在游戏《三国志11》中,你觉得有哪些单兵作战能力强悍的武将?大家可不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关于解放军单兵作战讲解的书籍
本文目录
在游戏《三国志11》中,你觉得有哪些单兵作战能力强悍的武将
在三国志11中,要说单兵作战能力强,那肯定是属性好,特技好的了。
而在游戏中,每一个人物都有五种基本属性,也就是俗称的“五维”,统率、武力、智力、政治和魅力。而和带兵出征最息息相关的,是前三种属性,也就是统御、武力和智力。
统率决定队伍的防御力,武力决定队伍的攻击力,而智力决定使用计谋的成功率和被使用计谋时的免疫力。
而且部队的兵种适性也要较好。不过这么要求貌似有点多余,因为这部分“三高”的武将,兵种适性也不可能差了。
当然,武将特技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方面。
下面,就大概根据这些原则,来选出来十位单兵作战能力强悍的武将吧。
S级:1人
赵云
其实不用猜各种老玩家也知道,这独一档的,必然是赵云了。
首先,赵云的统武双高,尤其是96的武力值,让能对他造成常规暴击的武将屈指可数,除了几个神,也就只剩下吕布关羽了。
其次,赵云的智力虽然只能算三流,但是特技“洞察”却是一个魔免特技,是在初始状态下,唯一不怕诸葛亮的武将,这一点的在单独带队的时候,是非常大的加分项。
简单来说就是物理攻防都很高,几乎魔免,没有明显的缺点。甚至赵云单独带队,都有一队灭一方小势力的能力。
而且陆地四大主战兵科除了戟兵全是S,也足以让他应对任何场面了。
唯一的美中不足,就是自身没有暴击特技了。甚至貌似战法成功率相比于其他名将都有点低,俗称“赵漏气”或者“常山漏气王”,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。难道“这日穿地板的雷霆”在这里也适用?
A级:2人
曹操
作为三国志11中,“五维”总和第一名,就是前三维,也是数得着的高了。
统率非常之高,防御力强劲。
武力较低,是曹操最大的短板,这造成攻击力不足。
但是智力又相对的不错,可以避免绝大多数人的计谋了。
而且配合上自身的特技“虚实”,虽然对上高智的军师有点抓瞎,但是对上其他统武双高的猛将,却往往又很够用了。不过因为特技虽然算得上硬控,不过却没有暴击,这样用眩晕的话,单人带队其实效果并不是很理想。最好是找个小树林,放伏兵更舒服。
而且曹老板枪戟双S,也比较适合在树林作战。
关羽
其实像关羽这种统武双高,智力也不太差的武将,还是不少的。不过,其中统武最高的,就要数关二爷了。95的统率,97的武力,单独拿出来一个都是单项名列前茅的,两项合计,已经无出其右者。
而且关二爷的战法也是非常强力的“神将”,虽然受武力差的影响,但是,在初始状态下,仅仅只有吕布和张飞的武力超过了他,不能暴击他俩罢了。
但是,这俩大爷的智商实在是堪忧,一个50智力的杂鱼都能把他们拿下了。单人带队根本排不上号。
反观关二爷75的智力,也算是在猛将比较高的存在了,即便是90+智力的谋士,没有硬控特技,也不一定能控住。
枪戟双S,也足以让他面对大多数场面了。
A-级:3人
姜维、邓艾、吕蒙
三个一起聊吧,他们三个其实很像,都是前“三维”都很高,没有明显的短板,但是又都不够**。
吕蒙的特技还算凑合吧,但是属性稍微的差一点。
而姜维邓艾,就纯粹是受了特技的牵连了,一个反计一个强行,都是废柴特技。当然,反计是真的废,强行给个副将还是不错的。但是像这种一流人物就这种特技,真的很说不过去了。
如果特技能好一些,完全够得上A级甚至更高。
B级:4人
孙坚、孙策
孙家爷俩其实都还不错。统武双90+,智力也在70左右。
孙坚的特技驱逐,可以普攻暴击。虽然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,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,但是单兵作战,往往气力就不够用了。这时候,普攻暴击就是很大的优势了。
而孙策的特技勇将,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暴击特技,有点小号关羽的意思。不过孙策初始的武力值不算太高,碰见猛将的时候就不占优势了。
张辽、甘宁
这俩人很有些类似,统武双高,智力也不错。
威风特技也就是在持久战的时候作用大一些,包括可以带戟兵群攻的时候,效果也还不错。
不过单兵带队,威风的作用真的不大,尤其是张辽的属性,特技好一些排名还能再高一些。
C级:替补阵容
周瑜、陆逊、司马懿
统智双高,武力较差的一撮人。挨打可以,计谋方面可以,攻击力不足是最大的短板。
周瑜的“火神”甚至可以说是三国志11第一变态特技,但是,那也是在多人配合的情况下才是神技。独自一个人上路,你还能自己埋火种再烧?根本不现实。而放火计烧人,也不是不行,就是威力就差得远了。至于带弩兵放火箭,以弩兵孱弱的防御力,分分钟被人轮死。
陆逊不仅武力更差一些,特技鬼谋单独拿出来说也没啥意思。
司马懿的特技深谋,计谋成功后可以暴击,看着是不错,不过很多时候没有可以保证计谋必定成功的特技好用。不能保证成功,那去哪暴击去?
我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,感谢您的支持和阅读。
大家可不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关于解放军单兵作战讲解的书籍
按照你的要求,单兵作战讲解的书就属于单兵战术教材了,这可不是谁都能看的。军队中是有此类教学书籍的,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学使用,其中单兵作战的教学用书籍属于单兵战术教材,单兵战术也是一个普遍要学习的基本战术,野战部队的士兵人人要学会。包括低姿匍匐,高姿匍匐,利用地形地物,跃进,观察等等,基本涵盖了单兵作战技能的训练。
问题是这些教材并不是一个推广项目,有需要保密的要求。此类教材也不是每个士兵都人手一份,部队中很多教材都是连队统一保管,数量并不多,教员可以使用,但使用后要上交的。其实部队中很多东西并不过分依赖教材,而是采取“传、帮、带”的训练模式,教员讲解教学只是讲解动作要领,同时会做示范,通常是连队集体教学,随后各班组织训练,集中考核。
另外,部队单兵战术教学并不是按照教材生搬硬套,而是灵活运用,教材只是一个概括性的参考,要真正理解其理念,需要传、帮、带,这也是一个主要的方法。所以,部队的此类教材是不会流入社会的,即便是给你,没有教你动作要领,你也掌握不了真实的用途和理念。如果你想要单兵作战的战例,基本上是没有,部队有各种战例,例如,侦察战例,都是真实的作战实例,电影“渡江侦察记”就是改自真实的侦察战例,《奇袭白虎团(京剧)》也是改自真实的侦察战例,战例记载比电影更真实,但你肯定看不到。而单兵作战战例没有,虽然鼓励个个勇敢,却不鼓励去单打独斗。所以,你要想获得有关的知识,两个方法,一个是去从军,一个是去书店看看有没有此类小故事的书,除此之外,别无它法。
【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兔哥哨位,欢迎评论,图片来源网络】
国外的单兵作战口粮里为什么有茶叶
茶叶是个好东西呀!作战的士兵有一杯热茶喝,犹如加了一个“血包”。茶叶比咖啡更能解渴,比凉水更能驱寒;能净化水质口感,能够补充维生素,能够抗疲劳,能够放松紧张情绪。19世纪,茶叶就逐渐进入欧洲各国军队,成为士兵给养标配。
德军3号口粮
喝茶的老祖宗当然是我们中国人,茶叶、丝绸、陶瓷这些纯天然产品,不知道为古代中国赚了多少白银,山西晋商、安徽徽商、云南茶帮发财致富的传奇故事与茶叶贸易都有偌大关系。茶叶传到欧洲以后,培养出了两个“嗜茶民族”——英国与俄罗斯。与我们大部分人喜欢绿茶不同,欧洲人更喜欢发酵的红茶,毕竟绿茶不便于长期保存,受热后口味全毁了。
英国大兵的下午茶
大英帝国的海军军官都是贵族出生,继承了喝“下午茶”的习惯。喝“下午茶”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还有生理上的需求。长期在海上漂泊的水兵们没有新鲜蔬菜吃,体内维生素含量低。“喜欢什么,就是缺什么”,茶叶里的维生素满足了水兵们的营养需求。19世纪,英国军港的茶餐厅,生意异常火爆。海军高层意识到茶叶的好处,开始给他们的士兵配备茶叶。来自中国的茶叶实在太贵了,他们开始在印度与斯里兰卡大面积种植茶叶。后来的**战争,也与茶叶有关,大清从茶叶贸易中赚取了太多的白银,于是英国人才想到用**换茶叶的坏主意。
俄军的大茶炉
俄罗斯人嗜茶比英国更甚,嗜茶比嗜酒健康多了。高寒地区不利于蔬菜的生长,大口吃肉、大口喝酒的俄罗斯人更需要热茶来驱寒,来补充维生素。俄罗斯与中国接壤,晋商通过蒙古、新疆,把茶叶大规模输送到俄罗斯。俄罗斯人没有英国人那么有品位有格调,物廉价美的大块茶砖是最畅销的,喝茶文化也更是广泛深入民间,茶叶贸易渗透到了各个集镇。
这个茶砖是祁门红茶
一口热茶,可以唤醒他们的战斗意志。俄国大兵们,休息之余就会架起茶炉,开始煮红茶了。俄罗斯的茶具、茶炉也堪称艺术精品,一边喝茶,一边玩弄精致的茶炉,可不惬意。十月革命期间,喝茶的红军打败了喝酒的**。红军每到一处,就去“接收”茶商的仓库,虽然在俄罗斯茶叶比酒贵,但物资贫乏的红军,茶叶供给却是充分的。最后,精神抖擞的红军战士打败了烂醉如泥的**。
苏军的大茶炉
二战期间,苏联红军普遍配备了茶叶包,战士们喜欢在茶叶里加一点糖与奶,俄式“奶茶”就此诞生。近十多年,“奶茶”来又传回到中国,成为城市小资美女的必备饮品。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,有些部队的茶叶还是断供了。苏联大兵用胡萝干、白桦茸,有的甚至用苦涩的松树针叶代替茶叶(绝对黑色饮品,笔者尝过松叶的味道),“茶”已然成为苏军保持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极其强调单兵作战素质的魏武卒,为何会在战国末期销声匿迹
导入语:说到魏武卒,那可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存在。
战国初期,魏国凭借着它,横行霸道,压着秦国七十多年不敢东出,魏国得以称雄一时,创建者吴起凭借着它,西战秦国,东败诸侯,创下不败的神话。
大战七十二,全胜六十四,其余均解——《吴子兵法》甚至在阴晋之战中,区区五万魏武卒,大败五十万秦军。创下第一个以少胜多的神话。魏武卒战力之高,可见一斑。 大魏武卒
那么,魏武卒为什么会如此厉害呢?我们来看看魏武卒的发展过程就知道了。
魏武卒的诞生与辉煌
战国时期的魏国,地缘条件相当恶劣。北面是赵国,东面是齐国,南边是韩国和楚国。西边,则是日后的强国秦国。魏国和韩国一样,处在战国其他诸侯国的包围圈中。想要发展,就得变强。于是,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,同时任用吴起,训练军队。
吴起认为兵在精不在多。所以,在魏文侯的同意下,吴起在魏军中挑选了一些精兵强将,训练一支强悍的“特种兵”——魏武卒。
魏武卒
魏武卒的训练标准堪称严格。每人得身披三重重甲,手执长戟,腰悬铁利剑,后负犀面大橹,50弩矢和强弩,同时携带三天军粮,一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。通过这样严苛的训练才能成为魏武卒。
“魏之武卒以度取之,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矢五十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。中试则复其户,利其田魏武卒宅。——《荀子.议兵篇》当然,这样的“特种兵”,待遇也是相当高的。首先要保证“武卒”分得百亩的土地,同时,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,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。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,享受更好的待遇。
在吴起的带领下,一支强大的魏武卒诞生了。
在吴起的带领下,魏武卒渡过了最为辉煌的时期。
吴起凭借着魏武卒,连续大败秦国,占领秦国的河西之地。魏国称霸诸侯。魏武卒一时风光无两。
吴起
魏武卒的衰落
魏文侯死后,魏武侯继位。公孙痤用计谋逼走吴起。吴起远走楚国。魏武卒开始走向衰落。第一个大败魏武卒的,是魏武卒曾经的主将,吴起。
公元前381年,楚国派吴起带兵援助赵国,楚、赵两国大败魏军。
魏武卒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魏惠王时代,是魏武卒损失最为严重的时期。
在这一个时代,魏国败多胜少。被赶下霸主的神坛。
公元前352年,桂陵之战,魏武卒被齐军打败。
公元前341年,马陵之战,魏军被斩杀十万。魏国国力大损,失去霸主地位。魏武卒也威风不再。
魏武卒的消亡
最终促使魏武卒的消亡的,是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军队——秦军。
早在秦献公时代,秦军就多次与赵军决战,并在岸门斩首魏军六万。
商鞅变法之后,秦国对魏国展开一系列的进攻,使得魏武卒彻底灰飞烟灭。
二十二年,卫鞅击魏,虏魏公子卬。二十四年,与晋战雁门,虏其将魏错。
五年,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。六年,魏纳阴晋,阴晋更名宁秦。七年,公子卬与魏战,虏其将龙贾,斩首八万。八年,魏纳河西地。九年,渡河,取汾阴、皮氏。
十年,张仪相秦。魏纳上郡十五县。
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齐帅匈奴共攻秦。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,虏其将申差,败赵公子渴、韩太子奂,斩首八万二千。
十一年,醿里疾攻魏焦,降之。败韩岸门,斩首万,其将犀首走。——《史记.秦本纪》
仅仅见于《史记.秦本纪》的记载,魏军就多次大败,损失惨重。
秦军
公元前293年,秦昭襄王命令白起攻韩伊阙,在伊阙之战中,白起斩杀韩魏联军共24万。两国军力大损。魏武卒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
魏武卒销声匿迹的原因
在战国初期风光无两的魏武卒,在战国末期为什么就沦为弱鸡甚至销声匿迹了呢?
我认为,主要有三点原因。
一、魏国没有名将统军。
吴起之后,魏国陷入一个怪圈,各种各样的人才纷纷溜走。比如孙膑、张仪、公孙衍、范睢等等。这些,大体上跑秦国去了。
而且,更为可怕的是,留魏国国内的人才才能也每况愈下。特别是军事人才。吴起之后,魏国的主将,只有庞涓、公孙衍堪称军事人才。但庞涓心胸狭窄,逼的孙膑远走齐国,桂陵马陵两场战役,让魏国元气大伤。庞涓葬身沙场。
庞涓
公孙衍则在魏国国力大损,秦国崛起之时,根本不能挑起大梁。多次败给秦军。此后的魏国,基本没什么军事人才。
我们知道,所谓的“三军易得,一将难求”。战争对于军队的素质要求极高,但是对于将官的要求更高。没有名将,魏武卒只能败仗连连。而没有名将的原因,很大一部分是魏王昏庸无能,没有用人之明。
二、大战连绵,战损的魏武卒很难得到补充。
从魏惠王上台开始,魏国跟周围的大国大战连绵。基本上先把周围国家揍了个遍。然后又被周围国家揍了个遍。特别是秦国,自秦孝公末年开始,秦军对魏国发动猛烈攻击。秦惠文王时期,因为魏国挡在秦军东出的通道上,秦连年攻击魏国。魏国把河西、上郡等西部土地都丢了。而且损兵折将。魏武卒损失严重。
那么魏国为什么不重新训练魏武卒补充损失呢?
1、魏国没有钱了。
正所谓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训练一支军队,可不仅仅只是需要粮草。还要军饷。特别是这样的一支“特种兵”,耗费更是惊人。每一个魏武卒,需要100亩的土地。还要其他优渥的待遇。战国前期魏国实力雄厚,国土广阔,自然不在话下。战国后期魏国国土严重缩水,财力枯竭,人口大减。加上挑选魏武卒条件苛刻,魏国,自然没有能够重新训练新的魏武卒了。
2.魏国没有时间了。
魏武卒不是说重建就能重建起来的。其难度,不亚于现在训练一支特种兵。没有十年八载的不能成事。在战国中期,哪个国家都不会给魏武卒东山再起的时间。特别是秦国,隔三差五就来“收割”魏国的人口和土地。魏国根本没有时间重新训练一支魏武卒。
三、比魏武卒更为厉害的军队——秦军诞生了。
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,魏之武卒不可以遇到秦之锐士——《荀子.议兵》
商鞅变法之后,秦军成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军队。这样的一支军队,战斗力远非魏武卒能够比拟的。
秦军比魏武卒强在哪里呢?单兵的军事技能吗?
并不是。秦军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。但是在平时的时候也是秦国朴实的农民。而魏武卒是一支职业重装甲兵。
秦军之强,强在秦军的制度。魏武卒是魏军中万里挑一的悍勇之士,虽然精悍但是毕竟人数极少——因为国家也不可能大规模培养。
秦军则是一群被洗脑的农民。在二十级军功爵体制下,为了自己的爵位和利益,都可以奋不顾身的往前冲。因为,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个敌人,都是人头,都是地位和金钱。这是一支全民皆兵的队伍,是一支让人恐怖的队伍。这支队伍,战斗力远不是魏武卒那几万“特种兵”可以比拟的。
在秦军的连续打击之下,魏武卒彻底烟消云散了。
结束语:任何的一个兵种,都是军队精华。大魏国的武卒,在战国初期,应运而生,其光辉,影响中国历史近百年。但是任何的一个兵种,都有其辉煌和衰落的时候。魏武卒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,最终烟消云散了。但是,其曾经的辉煌,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谢谢图片的原作者。
参考资料:《吴子兵法》
《荀子》
《史记》